漳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林伯彥。(資料圖) 張金川 攝
中新網漳州3月17日電 “在漳台商參與鄉村振興,前景廣闊,大有作為。”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林伯彥17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如是説。
當天上午,國務院台辦、農業農村部等十一個部門聯合出台《關於支持台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農林22條措施”)。對此,在閩台商台農台青紛紛表示,“農林22條措施”乾貨很多,進一步為台胞台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質量發展及鄉村振興提供同等待遇。
林伯彥稱,新出台“農林22條措施”是大陸與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的重要舉措之一,是幫助台胞台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質量發展及鄉村振興提供新機遇,鼓勵大家要抓住機遇、升級發展,貼近最基層的台胞需求,聚焦大家關心的普遍性問題,涵蓋面廣、支持力度大。
台灣青年曾冠穎。(資料圖) 張金川 攝
閩台農業合作源遠流長,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漳州是全國對台農業合作最活躍的地區,也是閩台農業融合發展的先行區,農業利用台資數量與規模位居全國設區市首位。
林伯彥表示,近年來台商台企在漳投資不斷擴大,農業產品加工、休閒農業、生物科技等為現階段在漳台資企業最具有帶動效益的項目。“可以説,漳州已成為台商投資的密集區和台灣產業外移的首選地。”
台灣青年曾冠穎是接棒種茶的“台三代”。1996年,他的爺爺伴隨台商“西進”潮來到漳州市長泰縣馬洋溪創業,批量種植台灣優質水果,2004年,他的父親帶着他一起來到長泰“接棒”。如今,在馬洋溪,600畝茶山上種植了東方美人茶、金白龍茶、紅茶等台灣茶系列。
“這次‘十四五’規劃以及剛出台的新政策。對我們來講,幫助非常大,範圍很廣,也很長遠。”曾冠穎連連稱讚。
曾冠穎説,“第5條的台資農業企業可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進行直接融資。這對於我們三代茶園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企業不在台灣農民創業園區裏,融資需求不夠,偏偏在轉型升級之中又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無疑是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以及把握‘十四五’發展的機遇。”
漳平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鴻。(資料圖) 王東明 攝
“農林22條措施”的出台同樣備受“大陸阿里山”的台商台農、漳平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鴻關注,“今天收看了新聞發佈會,非常感謝政府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如此一來,可以營造更為寬鬆的經營環境,特別是第一條明確了最關心的土地承包期限問題,算是吃了定心丸。”李志鴻認為,可以讓台灣農民弟兄安心地投入、全力發展農業,可以為促進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動三農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同時為兩岸農業的興旺發展營造良好態勢。
李志鴻創辦的企業在福建省龍巖市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的核心區永福鎮,這裏因為緯度、氣候、產業與台灣阿里山相近,被台商台農譽為“大陸阿里山”。也正是在李志鴻等多位台商台農的推動下,帶動了永福產業發展,繁榮地方經濟。
產業融合催生效益,讓台農嚐到了甜頭,也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推動了當地脱貧與鄉村振興。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入駐台企76家、台農600多人,其中規模以上茶企23家,高山茶基地48個,年產茶1600多噸,實現產值7.2億元人民幣。
“兩岸同胞是血濃於水的骨肉鄉親,兩岸同胞要攜手,要合作,要共贏。”李志鴻表示,大陸努力造福台灣同胞,積極服務枱資企業,讓台胞台企有了更多獲得感,台商在大陸鄉村振興戰略中應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中新網 記者 張金川)